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主持单位名称 |
云南师范大学 |
主管部门 |
云南省教育厅 |
|
联系人 |
吴菊平 |
联系电话 |
18208774768 |
|
传真 |
0871-65911198 |
邮政编码 |
650500 |
|
通讯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聚贤街768号 |
|||
电子信箱 |
281566217@qq.com |
|||
主 要 贡 献 |
该成果结合云南省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针对区域农业工程人才培养整体水平不高现状,构筑“双循环-四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农业工程相关领域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较好地完成了服务云南发展“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战略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高层次农业工程人才的培养任务;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促进了区域合作,在西部高校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该成果在我校农业工程、农业工程与信息化、农业管理类等多学科推广实施,受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达900余人,培养了一批理论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的特色鲜明的优秀人才,在省内乃至国内同类院校中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该成果的实施,不断优化了导师队伍,坚持党管人才,按照“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引导教师践行立德树人本职,建立了三支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多支科研创新团队,并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等一批教书育人先进典型。该成果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学科优势,使学科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建成西南地区最早,全国排名前8,农村能源特色鲜明的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二)完成单位名称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管部门 |
教育部 |
|
联系人 |
崔情情 |
联系电话 |
010-62737305 |
|
传真 |
010-62736417 |
邮政编码 |
100083 |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
|||
电子信箱 |
cqq@cau.edu.cn |
|||
主 要 贡 献 |
与云南师范大学共同组织并落实了全球化视野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科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创建“N+1+N”国际化课程体系,促进课程群国际化、混合式教学改革。提升了西部地区农业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三)完成单位名称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管部门 |
河南省教育厅 |
|
联系人 |
代莉 |
联系电话 |
0371-56552922 |
|
传真 |
0371-56552922 |
邮政编码 |
450000 |
|
通讯地址 |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15号 |
|||
电子信箱 |
ndyjsc@henau.edu.cn |
|||
主 要 贡 献 |
与云南师范大学共同开展校际协同,整合学校资源,共同建设农业工程高端人才聚集地与培养基地。共同制定了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习实践基地。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四)完成单位名称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管部门 |
黑龙江省教育厅 |
|
联系人 |
张鸿琼 |
联系电话 |
0451-55190298 |
|
传真 |
0451-55191844 |
邮政编码 |
150030 |
|
通讯地址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长江路600号东北农业大学 |
|||
电子信箱 |
zhhqiong@163.com |
|||
主 要 贡 献 |
与云南师范大学共同开展校际协同,整合学校资源,共同建设农业工程高端人才聚集地与培养基地。建立了基于东北机械化大农业生产的中高温生物质沼气工程示范基地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为研究生开展实践、实验和研究提供了完备的工业工程模式。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五)完成单位名称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管部门 |
云南省教育厅 |
|
联 系 人 |
刘海明 |
联系电话 |
0871-65920379 |
|
传 真 |
0871-65920379 |
邮政编码 |
650500 |
|
通讯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区景明南路727号 |
|||
电子信箱 |
39612801@qq.com |
|||
主 要 贡 献 |
培养了研究生创新和工程思维。指导的研究生获得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入围奖、东方红杯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二等奖、“兆易创新杯”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云南分赛区团队一等奖、全国三维数字化设计大赛云南赛区特等奖等奖项。并带领研究生开发了2BQ-15型三七精密播种机、2BW-1型微型薯播种机、1KZ-40型小粒种咖啡挖穴机、2WG-2.0型咖啡喷药机、2BS-3/4蔬菜精密播种机、2ZYZ-2小苗定植机等机型。通过创新大赛和农机装备开发,使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大幅提升,且丰富了工程经验和思路。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推荐单位意见
推 荐 意 见 |
“西部边疆农业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我校彰显学科优势,体现研究生教学理念变革的优质教学成果。 该成果解决了农业工程相关领域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较好地完成了服务云南发展“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战略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高层次农业工程人才的培养任务;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促进了区域合作,在西部高校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中起到了引领作用。本成果有机结合了学校在太阳能、生物能源等新能源利用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方面的优势与特色,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学科支持专业,变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院雄厚的科研积累、丰富的科研平台、稳定的社会资源,搭建了校内工科“大实践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群”,强化“四协同”、“四融合”的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由“知识传输”向“能力传输”转变。经过近十年的持续努力和改进,使培养的学生在创新、实践等方面得到长足进步,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经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组评审,同意推荐参加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教学成果奖申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