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生)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成果名称:西部边疆农业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姓名:徐锐、李明、王云峰、张无敌、刘祖明、官会林、刘志丹、张鸿琼、张志萍、赖庆辉、罗川旭、刘莹、向泰、王昌梅、何雁敏
成果完成单位名称: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
成果门类 交叉学科
类别代码141
推荐序号□□□□□
成果网址
推荐单位名称(盖章)云南师范大学
推荐时间 2022年9月 21日
承诺书
本人申报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郑重承诺:
1.对填写的各项内容负责,成果申报材料真实、可靠,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未弄虚作假、未剽窃他人成果。
2.成果奖评审工作期间,不拉关系、不打招呼、不送礼品礼金,不以任何形式干扰成果奖评审工作。同时,对本成果的其他完成人提醒到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的情况,接受取消参评资格的处理。
3.成果获奖后,不以盈利为目的开展宣传、培训、推广等相关活动。
成果第一完成人(签字):
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签章):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成果名称: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
2.成果门类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学科专业门类分类填写。综合类成果填其他。
3.成果类别代码组成形式为:abc,其中:
ab:成果所属门类代码: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军事学—11,管理学—12,艺术学—13,交叉学科—14,其他—15。
c:成果属研究生教育填1,本科与研究生共用*填2。
4.推荐序号由5位数字组成,前两位为推荐单位代码,按照系统中各推荐单位代码填写,后三位为推荐单位推荐成果的顺序编号。
5.申请单位需提供一个成果网址,将成果申请材料和认为必要的视频及其他补充支持材料放在此网址下,并保证网络畅通。
6.成果曾获奖励情况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
7.成果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立项研究或开始研制的日期;完成时间指成果开始实施(包括试行)的日期;实践检验期应从正式实施(包括试行)教育教学方案的时间开始计算,不含研讨、论证及制定方案的时间。
8.本申请书统一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去掉“附件”字样),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4号字。需签字、盖章处打印复印无效。
9.指定附件备齐后合装成册,但不要和申请书正文表格装订在一起;首页应为附件目录,不要加其他封面。
一、成果简介(可加页)
成 果 曾 获 奖 励 情况 |
获奖 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 等级 |
授奖 部门 |
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 |
2013年 |
西部地方师范院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
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云南省人民政府 |
2020年 |
教学成果奖,基于“协同创新”的“4协同+4融合+N能力”可再生能源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
校级 一等奖 |
云南师范大学 |
2021年 |
“4C驱动、三新举措”农业院校工科研究生全球化视野培养与实践 |
教育成果一等奖 |
中国农业大学 |
2018年 |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联盟教师教育“共同体”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
国家级 |
教育部 |
2017年 |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
国家级 |
教育部 |
2016年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及其提升策略研究 |
省级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
2017年 |
“联盟协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获第八届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省级 |
云南省 人民政府 |
先进教师和优秀团队 |
2009年 |
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 |
国家级 |
教育部 |
2015年 |
全国先进工作者 |
国家级 |
国务院 |
2014年 |
最美共产党员 |
国家级 |
中组部 |
2009年 |
全国优秀教师 |
国家级 |
教育部 |
2010年 |
全国第二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 |
国家级 |
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
2004年 |
全国模范教师 |
国家级 |
教育部 |
2011年 |
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 |
国家级 |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 |
2019年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际) |
国家级 |
科技部 |
2018年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际) |
国家级 |
科技部 |
2019年 |
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
省级 |
云南省总工会 |
2019 |
首届全国农业工程类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
一等奖 |
教育部高等学校农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
2014年 |
云南省最美教师 |
省级 |
云南省委宣传部 |
2019年 |
云南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冠军 |
省级 |
云南省教育工委 |
2017年 |
云南省“最关爱学生班主任” |
省级 |
云南省教育厅 |
2016年 |
云岭教学名师 |
省级 |
云南省委组织部 |
2015年 |
云南省卓越青年教师 |
省级 |
云南省教育厅 |
2014年 |
云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 |
省级 |
云南省教育厅 |
2020年 |
云南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 |
省级 |
云南省教育厅 |
2019年 |
云南省高校中低品位洁净能源利用科技创新团队 |
省级 |
云南省教育厅 |
2008年 |
云南省可再生能源研究创新人才团队 |
省级 |
云南省教育厅 |
教学资源和教学组织(仅列出代表性平台) |
2003年 |
可再生能源材料先进技术与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省级 |
教育部 |
2007年 |
生物能源持续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省级 |
教育部 |
2010年 |
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昆明) |
国家级 |
国家质监局 |
2011年 |
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流体力学 |
省级 |
云南省教育厅 |
2013年 |
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 |
国家级 |
科技部 |
2015年 |
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质能实验 |
省级 |
云南省教育厅 |
2016年 |
云南省先进班集体 |
省级 |
云南省教育工委 |
2016年 |
云南师范大学播爱公益支教团 |
国家级 |
共青团中央 |
2016年 |
云南高校美育工作先进单位 |
省级 |
共青团云南省委 |
2017年 |
云南省可再生能源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省级 |
云南省教育厅 |
2018年 |
云南省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
省级 |
云南省科技厅 |
2020年 |
云南省学校“云岭学子点赞家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奖 |
省级 |
云南省教育工委 |
2020年 |
2020年“感谢恩师•你我同行”大型公益活动组织奖 |
国家级 |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 |
2020年 |
高原特色中药材种植土壤质量演变退化与修复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省级 |
云南省科技厅 |
2021年 |
云南师范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省创新团队 |
省级 |
云南省科技厅 |
学生获奖和社会服务 |
2015年 |
“东方红”杯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 |
二等奖 |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
2018年 |
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 |
国家级 |
共青团中央 |
2018年 |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 |
特等奖 |
教育部高等学校农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
2019年 |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
国家级 |
教育部 |
2018年 |
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 |
国家级 |
教育部 |
2018年 |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优秀论文 |
一等奖 |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
2019年 |
2019年度云南省优秀共青团员 |
省级 |
共青团云南省委 |
2019年 |
第十四届云南省优秀大学生 |
省级 |
云南省教育工委 |
2019年 |
“兆易创新杯”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 |
一等奖 |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
2021年 |
“维尔利杯”2021“沼气+”创新科技挑战赛 |
一等奖 |
中国沼气学会 |
2022年 |
云南省优秀学生干部 |
省级 |
云南省教育工委 |
2022年 |
云南省优秀毕业生 |
省级 |
云南省教育工委 |
2022年 |
云南省“三好”学生 |
省级 |
云南省教育工委 |
2022年 |
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苏研杯”第三届科技作品竞赛 |
二等奖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 |
成果 起止时间 |
起始:2004年1月 完成:2017年6月 实践检验期:5年 |
1.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是实现我国伟大复兴的一个最为重要环节,同样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迈向新征程的伟大举措。农业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工程即现代农业装备、农业水利、农业信息、农业设施的提升。因此培养农业工程领域内的高层次人才掌握现代农业工程科学与技术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绿色低碳发展的首要关键。面对西部边疆欠发达地区且毗邻南亚、东南亚、中亚的云岭高原,长期致力于培养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农业工程研究生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并始终面向边疆社会及沿线周边国家是本成果践行的初衷。 成果依托“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十三五”“双一流”高峰B类重点学科、“十四五”特色学科建设以及新兴专业建设等项目和国家级太阳能检测中心及可再生能源国际联合研发中心,针对欠发达地区及东南亚国家农业工程高级人才培养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构筑了“双循环-四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农业工程相关领域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农业工程学科服务云南“三大定位”“三张牌”“八大重点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力;促进了区域合作,在西部高校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1)构建了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教学过程中科研、产业、政策、国际化四位一体协同提升教学质量的育人机制 针对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急需的农业工程专门人才短缺问题,构建了“科研反哺教学、产业带动教学、政策引导教学、国际化教学合作”的育人机制,促进教学质量有效提升。10余年来硕博士研究生参与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农建杯等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28项;完成各类创新创业、科研训练项目200余项;发表高水平代表作论文180余篇(总量1800余篇),授权专利184件;获省级科技奖励8项。近50%的毕业生扎根边疆、基层,涌现出刘建峰、李金等优秀代表,提高了学科服务乡村振兴和科技兴农的能力。 (2)面向社会急需构筑特色农业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资源体系 针对边疆教育资源匮乏,农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短缺问题,发挥师范院校学科门类齐全优势,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中心、云南省对外科技合作基地等20余个国家级和省级平台,开展生物、化学、数学、物理等与农业工程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探索,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集群”;协同国内外15家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建成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群”,同时引入中国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优势师资和项目资源;与老挝国立大学、缅甸仰光大学、越南河内大学等开展学生联合培养,共建“境外实践教学基地”;打造多支优秀导师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① 解决学科结构单一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问题; ② 解决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相脱节的问题; ③ 解决研究生培养中资源匮乏及实践教学平台单一化问题; ④ 解决教师队伍做“顶天立地”研究的能力提升问题。 |
2.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不超过1000字) (1)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明确的学科发展定位,持续优化学科结构 针对主动融入国内边疆民族地区“一带一路”倡议,助推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服务云南“三大定位”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以及国际“一带一路”倡议的需求,借助师范院校多学科门类较全、学科交叉、数理基础、生化技术交叉的优势,积极拓展优化农业工程学科方向,从以往的以新能源技术为主的单一学科构成,拓展到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水土工程、农业装备节能与检测技术四个二级学科,拓展了教学、科研与工程的研究领域,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学科结构。实现学科教学、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一体化。 (2)特色内涵兴校,符合学校办学突出特色明确的办学定位,着力培养区域发展农工专门高级人才 构建以低碳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清洁生产及工程控制理论为支撑、可再生能源与环境保护关键技术为重要实践环节的农业工程办学目标定位,以及“三特色”专业战略发展思路。,“三特色”即“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及利用”、“设施农业节能工程”、“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个特色专业办学培养方向。近50%的毕业生扎根边疆、基层。 (3)满足紧密结合农业产业需求,做“顶天立地”的研究,激发成果转化和协同育人活力 与边疆民族地区农业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积极对外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龙头企业以及境外机构的协作,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组成“工程师+学科带头人+教师+学生”的项目团队,针对产业化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攻关,长期扎住企业,将人才培养融入成果转化、工程集成全过程,实现“政产学研用教”一体化。构建设“了香格里拉藏区新能源实践”基地、“洱海生物天然气工程实践教学”基地、边远山区无电贫困村寨光伏提水实践教学“境外新能源工程示范”基地,及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实验室、境外新能源工程示范基地等为代表的“实践教学基地群”和融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化浸润式的实践教学平台优质实践教学资源。 (4)以金课程为核心,加强教学代表的资源建设,课程思政将协同共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育英才 以专业战略发展思路、专业规范和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以科研项目和工程案例为牵引,将科研成果融入“金课”建设,将工程案例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质量对标企业标准,工程化的实践教学队伍,全程化的企业参与。将国际合作经验融入国际化人才培养,将农业工程专业学科相关的生态文明、乡土情怀、民族团结等元素融入课程,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乡土情怀、工匠精神。呈现科研反哺教学,学科支持专业的新格局。涌现出“昭通市脱贫攻坚乌蒙青年组织先锋”李金等优秀人物。 (5)以SCTS为抓手,构建“四贯通”的协同育人联动机制,打造高端人才高地打造农业工程高端人才导师聚集地 校校、校所、校企深度协同育人积极引入外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人才,对内以“学科(S)、课程(C)、教学(T)、科研(S)”为抓手,对外国际上构建“汉语+农业工程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的“教学贯通”“产业贯通”“科研贯通”“文化贯通”的“SCTS”“四贯通”育人,建成农业工程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和优秀导师聚集地。聚集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张无敌等著名教授,以及云南省第一支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一大批高端人才,建成农业工程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和优秀导师聚集地。 |
3. 成果的创新点(不超过800字) (1)定位新:重构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农业工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构建了“一个”体系,借助“国内国外双循环”,实现“四贯通”,体现“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理念,落实“多层次、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思路;创新了“科研反哺教学、产业带动教学、政策引导教学、国际化合作教学”的育人机制,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国内国外协同打造“课程、标准、教师、科研、成果、平台、基地、工程”的全程育人体系。本成果强化农业工程专业建设、建好建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促进区域乡村振兴、带动区域产业发展、践行低碳发展理念以及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及教育综合改革成效显著。 (2)资源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新工科”“双碳”视域下资源建设 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打造了“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集群”和境内境外结合的“实践基地群”;教材资源建设:教师团队建成了国际培训讲义及编撰出双语教材,将具体工程实践经验整理编撰成实验教材等,共计自编教材11部,累计被33所高校选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通过新形态教材等的助力,建成一批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双语一流课程,同时引入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泛雅等平台的优质课程150余门。 (3)途径新:实现科研反哺教学,依托科研平台“政产学研用教”一体化 积极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学科支持专业新格局。以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紧密围绕“三农”问题开展农村能源、农业环保、农业“碳中和”、乡村振兴、一县一业等实施的370余项科研项目和工程案例为牵引,将理论课程、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应用相结合,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依托云南省对外科技合作基地,通过参与国际培训班、境外工程示范、科技合作项目等帮助学生拓展国际化视野;将爱国主义、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知农爱农、工匠精神、职业规范等融入课程思政,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和价值引导。 |
4.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不超过1000字) (1)培养农业工程紧缺人才,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该成果在我校农业工程、农业工程与信息化、农业管理类等多学科推广实施,受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达900余人,培养了一批理论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的特色鲜明的优秀人才。 ① 前沿研究人才——聚焦创新热点,发表代表性论文180余篇,主持各类创新创业、科研训练项目200余项,获国家级奖20余项,省级奖30余项,30%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或进入科研院所继续开展科研工作。 ② 基层实践人才——助力边疆发展,近50%的毕业生扎根边疆、基层。涌现出省级优秀共青团员2人,刘建峰、曾锦获团中央“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李金获团中央“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及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其事迹被云南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并被授予“云南青年五四奖章”。 ③ 工程技术人才——研究生先后参与了30余项工程实践,10%毕业生选择进入企业并迅速成为产业骨干。 ④ 国际合作人才——依托云南省对外科技合作基地,研究生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德援项目等16项,参与11期国际培训班以及“中国—老挝联合实验室”的交流和科技合作,更有21位硕博留学生归国后均成为老挝科技部、能源矿产部等部门重要领导,这些成绩得到老挝科技部部长波万坎•冯达拉院士的高度肯定,授予“杰出贡献奖”并“永载老挝史册”;2019年缅甸民生援助项目立项,昂山素季对中方的贡献专门回复了亲笔感谢信! (2)树立师德师风典范,师资水平持续提升 该成果的实施,不断优化了导师队伍,建立了三支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以及多支教育部创新团队和云南省创新团队,并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等一批教书育人先进典型: 全国先进工作者、云南省第一支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带头人张无敌教授带领学生深入农村基层,通过推广沼气技术,解决了农业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云岭教学名师李明教授带领学生扎根少数民族聚集地,通过推广太阳能和热泵技术,解决了供暖和农产品加工节能问题;刘祖明教授带领学生远赴贫困山区,通过推广光伏提水技术和工程示范解决高原工程性缺水难题,自2011年已完成206项工程,在建5项;徐锐教授带领学生成功开发了全球首个沼气池修复碳金融项目,为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辅导员何雁敏时刻牢记共产党员服务师生使命,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和五一劳动奖章。 (3)强化科研反哺教学,推动学科结构升级拓展 该成果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学科优势,使学科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建成西南地区最早,第三轮学科评估并列全国前9,农村能源特色鲜明的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科研反哺教学,在解决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节能、边远无电山村用能、土壤污染消减与修复、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农业工程难题过程中,所承担科研项目,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宝贵实践机会和经费保障。与国内农业工程学科高水平高校紧密合作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除优化完善本学科结构外,作为学校第一个博士点,通过师资培训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助力学校生物、光学、地理等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 (4)人才培养全程融入思政育人理念,服务边疆信念坚定 该成果的实施,更具体地将党建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引领育人体系建设,将思政育人理念生动具体地贯穿到科研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获得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云南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先进集体;发挥全国先进工作者张无敌同志典型示范作用,鼓励党员参与科教兴农,解决农村农业碳中和、面源污染、人居环境整治等实际问题,将党旗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央视、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人民网、老挝国家电视台等媒体予以多次报道。
|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主持人姓名 |
徐锐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79年4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院长、所长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负责学院全面行政管理,专业生物质能与气候变化 |
是否为校领 导牵头成果 |
否 |
工作单位 |
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联系电话 |
13888083229 |
移动电话 |
13888083229 |
电子信箱 |
ecowatch_xr@163.com |
通讯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聚贤街768号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16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9年获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2021年获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技奖三等奖 |
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处分 |
无 |
主 要 贡 献 |
1、作为成果主要完成人,全面负责本成果的思路设计、成果归纳及材料统筹工作。 2、按照人才培养的相关原则和要求,结合各协作单位实际,协调各协作单位,落实成果的创新与实践等各项工作任务。 3、统筹协调精品课程、金课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实验平台搭建等工作,与四季沐歌太阳能有限公司、云南省农村能源管理总站、云南农垦集团等单位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 4、积极开展科研合作交流与拓展,累计开展横向合作项目1000余万元,有力支撑了研究生教学和专业实践的开展。 5、协助学科带头人开展学科建设等工作。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培养研究生情况 |
能够坚持正确思想引领,正确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经费使用管理,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指导研究生获云南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获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奖励10余项。目前所培养20余名毕业生中,2人出国深造,10余人继续于国内攻读博士学位,并且毕业后留在科研院所继续开展科技工作,8人在基层乡村振兴一线工作,其中2人已担任乡长。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二)完成人姓名 |
李明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4年10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专业技术职称 |
二级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科技处处长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全校科研管理、平台建设、能源与动力工程、农业工程 |
工作单位 |
云南师范大学 |
联系电话 |
0871-65940943 |
移动电话 |
13888082038 |
电子信箱 |
lmllldy@126.com |
通讯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聚贤街768号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1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200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12年获中国侨界创新人才奖;2012年获全国建筑节能先进个人奖;2004年获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03年获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获云岭学者;2016年获云岭教学名师。 2017年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3年获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0年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排名第1。 2006年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排名第1。 2001获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二等奖,排名第1。 2004年获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奖二等奖,排名第5。 2000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3。 1995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2。
|
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处分 |
无 |
主要 贡献 |
1、积极将农业工程教学与科研推向一带一路的建设,在东盟等国家的农业工程示范利用与人才培养方面有效开展工作;
2、在教学团队的组建、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了传帮带作用,在新工科与企业联动过程中积极参与了系列实践活动。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培养研究生情况 |
能够坚持立德树人、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指导博士研究生获云南省优秀博士论文3人,获云南省优秀硕士论文8人,获云南省优秀毕业生5人。所指导学生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等。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三)完成人姓名 |
王云峰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4年3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副院长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学院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教学管理 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农业工程 |
工作单位 |
云南师范大学 |
联系电话 |
0871-65940944 |
移动电话 |
15912543210 |
电子信箱 |
wangyf@ynnu.edu.cn |
通讯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聚贤街768号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17年获云南省最关爱学生班主任; 2018年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22年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
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处分 |
无 |
主要 贡献 |
1、能源动力专业硕士学位建设主要负责人; 2、指导学生承担了教育厅/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基金,所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及“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中多次获得银奖、铜奖等好成绩; 3、参与农业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学位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培养研究生情况 |
能够坚持立德树人、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云南省太阳能利用博士生导师团队负责人。指导硕士研究生获云南师范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获云南省三好学生1人,获云南省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候选人提名1人。指导学生主持云南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基金1项。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四)完成人姓名 |
张无敌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5年2 月 |
最后学历 |
本科 |
专业技术职称 |
二级研究员 |
现任党政职务 |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教师,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
工作单位 |
云南师范大学 |
联系电话 |
0871-65940944 |
移动电话 |
13508714255 |
电子信箱 |
wootichang@163.com |
通讯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聚贤街768号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0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6年被评为云南省师德先进个人,2007年被评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UNDP项目优秀科技特派员,2009年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2011年获云南省“十一五”科普先进工作者、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2014年被中组部评为最美共产党员、云南省省委宣传部评为最美教师,2015年4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16年被云南省高校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
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处分 |
无 |
主要 贡献 |
组织落实全球化视野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科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促进课程群国际化、混合式教学改革。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培养研究生情况 |
能够坚持立德树人、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指导研究生发表论文30余篇,获校级优秀学位论文。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五)完成人姓名 |
刘祖明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2年9 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 |
专业技术职称 |
二级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教师,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
工作单位 |
云南师范大学 |
联系电话 |
0871-65940944 |
移动电话 |
13608875405 |
电子信箱 |
763837482@qq.com |
通讯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聚贤街768号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13年云南省科技厅和新华社分社颁发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 2014年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颁发的全球最具投资价值的创新技术“蓝天奖”; 2016年第13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颁发中国光伏大会优秀论文奖。
|
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处分 |
无 |
主要 贡献 |
自主研发了新型的太阳能光伏水泵系统已成功应用在云南的抗旱救灾工作中。开发的“天眼” 光伏水泵控制逆变器, 特别能适应云南高原太阳辐照快速变化的独特气候,对阳光快速变化能做到不突然停机,跟踪及时、不掉线、自动启动停机、水干和水满保护停机、最大功率跟踪等完善的水泵保护功能,使光伏水泵具有更可靠的跟踪、更高的转换效率,目前第5代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国际领先。自主研发的高效动态光伏水泵集成控制技术,克服了传统储电式光伏水泵需要蓄电池、启动困难和成本高等难题,结合变频技术的特点,通过对光伏发电实时采样,实现了高效动态的最大功率跟踪,适应了光伏系统在一天及全年温度变化较大,定电压控制模式难于得到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率;多泵控制技术,大幅降低了太阳能水泵的启动阀值,提高了光伏水泵系统的效率;光交并行技术,其所用的交-直-交集成控制技术使光伏发电不会对电网造成影响,并优先使用光伏发电,不够部分才从的电网取;具有创新性,多次刷新中国及世界最大光伏水泵系统的记录,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外领先。 科研成果和工程项目完全融入研究生培养全环节,为研究生教学提供了扎实的实践实例和实践基地,真正做到研究生培养“顶天立地”,既面向高精尖技术,又服务农业应用。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培养研究生情况 |
已培养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50余人,培养人才主要在光伏利用领域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六)完成人姓名 |
官会林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4年7月 |
最后学历 |
硕士研究生 |
专业技术职称 |
二级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特色作物生态种植技术、农业面源及土壤环境污染治理、作物连作障碍土壤生物修复 |
工作单位 |
云南师范大学 |
联系电话 |
0871-65940944 |
移动电话 |
13888375039 |
电子信箱 |
ghl0871@aliyun.com |
通讯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聚贤街768号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21年11月,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2019年6月,三七种植土壤障碍因素消减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8年5月,三七标准化与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8年5月,云南旱地绿肥养地与化肥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处分 |
无 |
主要 贡献 |
云南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云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高原特色中药材种植土壤质量演变退化与修复”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云南省优势重点学科“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方向”团队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国家科技专家库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关注领域)政策文件解读专家,云南省学位委员会农业专业硕士学位专家委员会成员等。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培养研究生情况 |
能够坚持立德树人、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指导研究生发表论文50余篇,获校级优秀学位论文。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七)完成人姓名 |
刘志丹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0年11 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副系主任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教师,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
工作单位 |
中国农业大学 |
联系电话 |
13810431521 |
移动电话 |
13810431521 |
电子信箱 |
zdliu@cau.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19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2015年国际氢能经济和燃料电池伙伴计划(IPHE)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2019年首届全国农业工程类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 2021年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2020年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 2015年中国工程院闵恩泽能源化工奖-青年进步奖
|
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处分 |
无 |
主要 贡献 |
组织落实全球化视野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科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创建“N+1+N”国际化课程体系,促进课程群国际化、混合式教学改革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培养研究生情况 |
能够坚持立德树人、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指导研究生发表论文30余篇,获校级优秀学位论文。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八)完成人姓名 |
张鸿琼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0年11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专业技术职称 |
讲师 |
现任党政职务 |
无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生物质转化利用 |
工作单位 |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
联系电话 |
13836187293 |
移动电话 |
13836187293 |
电子信箱 |
zhhqiong@163.com |
通讯地址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长江路600号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15年“寒区沼气生产工艺创新与装备研制”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发明),排名6 |
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处分 |
无 |
主要 贡献 |
与云南师范大学共同开展校际协同,整合学校资源,共同建设农业工程高端人才聚集地与培养基地。 在生物质能源利用转化方面共同讨论指导研究生课程体系。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培养研究生情况 |
坚持正确思想引领、正确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经费使用管理。指导研究生12名,发表论文30余篇。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九)完成人姓名 |
张志萍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87年 2 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国家级样板党支部宣传委员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农业工程 |
工作单位 |
河南农业大学 |
联系电话 |
13888083229 |
移动电话 |
13888083229 |
电子信箱 |
zhangzhiping715@163.com |
通讯地址 |
河南省郑州市文化路95号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20年获得河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7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处分 |
无 |
主要 贡献 |
与云南师范大学共同开展校际协同,整合学校资源,共同建设农业工程高端人才聚集地与培养基地。 协助制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习实践基地。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培养研究生情况 |
坚持正确思想引领、正确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经费使用管理,联合培养研究生3名,发表论文10余篇。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十)完成人姓名 |
赖庆辉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0年6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无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本科、研究生教学及科研;现代农机装备设计与研发 |
工作单位 |
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 |
联系电话 |
13529280568 |
移动电话 |
13529280568 |
电子信箱 |
56170433@qq.com |
通讯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区景明南路727号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18年11月论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领跑5000、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9年7月荣获“兆易创新杯”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西南分赛区优秀指导教师 2021年10月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
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处分 |
无 |
主要 贡献 |
在教学方面,主讲研究生课程2门;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3部;指导研究生设计2BQ-15型三七精密播种机、2BW-1型微型薯播种机、1KZ-40型小粒种咖啡挖穴机、2WG-2.0型咖啡喷药机、2BS-3/4蔬菜精密播种机、2ZYZ-2小苗定植机等6种机型,均已通过云南省农业机械质量检测站检测。其中2BQ-15三七精密播种机相关发明专利已转让。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作为指导教师,获得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入围奖、云南省创新创业赛云南赛区三等奖、东方红杯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二等奖、“兆易创新杯”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云南分赛区团队一等奖、全国三维数字化设计大赛云南赛区特等奖;指导的硕士研究生三次获得昆明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培养研究生情况 |
指导研究生毕业20名,在读研究生12名。教育研究生坚守正确的理想信念,遵守学术规范,刻苦钻研科学问题,敢于挑战科研难题,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提升论文质量,指导的3位研究生获得昆明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在学习和生活多方面关心研究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十一)完成人姓名 |
罗川旭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78年9月 |
最后学历 |
硕士研究生 |
专业技术职称 |
助理研究员 |
现任党政职务 |
教务办公室主任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太阳能光热利用方面本科生、研究生教学 学院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 |
工作单位 |
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联系电话 |
18487196464 |
移动电话 |
18487196464 |
电子信箱 |
luchuanxu@163.com |
通讯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聚贤街768号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08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处分 |
无 |
主要 贡献 |
1、负责学科的建设,实施了教学平台的搭建、教学仪器和设备的购买; 2、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负责总结学科教学成果,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出解决办法,为本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把控做出突出贡献; 4、负责农业工程的外联工作,联系专业研究生的实习基地。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培养研究生情况 |
(包括但不限于坚持正确思想引领、正确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经费使用管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担任班主任等情况)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十二)完成人姓名 |
刘莹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81年10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专业技术职称 |
副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学院党委书记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有机化学 |
工作单位 |
云南师范大学 |
联系电话 |
0871-65940959 |
移动电话 |
13769153740 |
电子信箱 |
542110131@qq.com |
通讯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聚贤街768号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04年获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2013年获首届华普亿方杯创业指导课程大赛全国三等奖 |
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处分 |
无 |
主要 贡献 |
1、提供了“全国农业工程专业研究生建设和行业人才需求情况调研”,为学院本专业定位和发展目标提供了较全面的参考依据; 2、制定农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规范性文件,并监督本专业学生的教育质量; 3、基于多年来在农业工程教学研发的经验和思考,为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本专业课程设计和实践实训平台提出建议; 4、在毕业生实用技能培训中讲授课程、指导学生实践。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培养研究生情况 |
(包括但不限于坚持正确思想引领、正确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经费使用管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担任班主任等情况)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十三)完成人姓名 |
向泰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79年4月 |
最后学历 |
研究生(博士) |
专业技术职称 |
副研究员 |
现任党政职务 |
学院党委副书记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学生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资助工作、课外科技竞赛、就业等 |
工作单位 |
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联系电话 |
087165940983 |
移动电话 |
15987100966 |
电子信箱 |
xiangtai0408@126.com |
通讯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聚贤街768号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10年10月,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 2013年3月,获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0年6月,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 |
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处分 |
无 |
主要 贡献 |
在研究生培养、教育管理岗位工作16年,参与了学校多轮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学位点申报、评估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相关制度文件的制定、修订等工作,尤其是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导师立德树人工作的推动落实、研究生培养管理和资助工作制度化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培养研究生情况 |
制定了《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云南师范大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及住宿费收缴管理办法》《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成果奖评选实施办法》《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助工作实施办法》《云南师范大学疫情期间学生纪律要求及危机处分办法》等制度性文件。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十四)完成人姓名 |
王昌梅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75年12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专业技术职称 |
实验师 |
现任党政职务 |
无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生物质能与环境工程相关的教学及科研,协助课题组实验室管理 |
工作单位 |
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联系电话 |
15288313695 |
移动电话 |
15288313695 |
电子信箱 |
823804919@qq.com |
通讯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聚贤街768号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无 |
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处分 |
无 |
主要 贡献 |
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全职承担学院研究生秘书工作,除完成本质工作外,还主要参与学科建设、学科评估等工作。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篇,其中B类2篇,C类6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著4件。参与编写著作5部。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培养研究生情况 |
从2015年获硕士生导师资格以来,培养已毕业硕士研究生4人,其中2人在事业单位工作,1人在高校工作,1人在企业工作。协助指导博士生1人。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十五)完成人姓名 |
何雁敏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90年9月 |
最后学历 |
硕士研究生 |
专业技术职称 |
讲师 |
现任党政职务 |
学院团委书记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工作单位 |
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联系电话 |
18908893751 |
移动电话 |
18908893751 |
电子信箱 |
919883514@qq.com |
通讯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聚贤街768号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1、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3、云南省巾帼标兵; 4、2021年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 5、2021年云南省最美辅导员; 6、2020年全国第八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 7、2020年云南省第十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 8、2019年云南省第九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冠军; 9、2019年云南省第九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最佳博识奖; 10、2019年“高校辅导员业务技能竞赛技术冠军”; 11、2018年云南省第八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冠军。 |
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处分 |
无 |
主要 贡献 |
协助制定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规范性文件,并辅助课程思政设计,开展第二课堂,帮助学生加强实践能力。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培养研究生情况 |
(包括但不限于坚持正确思想引领、正确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经费使用管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担任班主任等情况)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三、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主持单位名称 |
云南师范大学 |
主管部门 |
云南省教育厅 |
联系人 |
吴菊平 |
联系电话 |
18208774768 |
传真 |
0871-65911198 |
邮政编码 |
650500 |
通讯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聚贤街768号 |
电子信箱 |
281566217@qq.com |
主 要 贡 献 |
该成果结合云南省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针对区域农业工程人才培养整体水平不高现状,构筑“双循环-四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农业工程相关领域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较好地完成了服务云南发展“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战略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高层次农业工程人才的培养任务;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促进了区域合作,在西部高校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该成果在我校农业工程、农业工程与信息化、农业管理类等多学科推广实施,受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达900余人,培养了一批理论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的特色鲜明的优秀人才,在省内乃至国内同类院校中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该成果的实施,不断优化了导师队伍,坚持党管人才,按照“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引导教师践行立德树人本职,建立了三支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多支科研创新团队,并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等一批教书育人先进典型。该成果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学科优势,使学科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建成西南地区最早,全国排名前8,农村能源特色鲜明的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二)完成单位名称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管部门 |
教育部 |
联系人 |
崔情情 |
联系电话 |
010-62737305 |
传真 |
010-62736417 |
邮政编码 |
100083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
电子信箱 |
cqq@cau.edu.cn |
主 要 贡 献 |
与云南师范大学共同组织并落实了全球化视野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科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创建“N+1+N”国际化课程体系,促进课程群国际化、混合式教学改革。提升了西部地区农业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三)完成单位名称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管部门 |
河南省教育厅 |
联系人 |
代莉 |
联系电话 |
0371-56552922 |
传真 |
0371-56552922 |
邮政编码 |
450000 |
通讯地址 |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15号 |
电子信箱 |
ndyjsc@henau.edu.cn |
主 要 贡 献 |
与云南师范大学共同开展校际协同,整合学校资源,共同建设农业工程高端人才聚集地与培养基地。共同制定了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习实践基地。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四)完成单位名称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管部门 |
黑龙江省教育厅 |
联系人 |
张鸿琼 |
联系电话 |
0451-55190298 |
传真 |
0451-55191844 |
邮政编码 |
150030 |
通讯地址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长江路600号东北农业大学 |
电子信箱 |
zhhqiong@163.com |
主 要 贡 献 |
与云南师范大学共同开展校际协同,整合学校资源,共同建设农业工程高端人才聚集地与培养基地。建立了基于东北机械化大农业生产的中高温生物质沼气工程示范基地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为研究生开展实践、实验和研究提供了完备的工业工程模式。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五)完成单位名称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管部门 |
云南省教育厅 |
联 系 人 |
刘海明 |
联系电话 |
0871-65920379 |
传 真 |
0871-65920379 |
邮政编码 |
650500 |
通讯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区景明南路727号 |
电子信箱 |
39612801@qq.com |
主 要 贡 献 |
培养了研究生创新和工程思维。指导的研究生获得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入围奖、东方红杯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二等奖、“兆易创新杯”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云南分赛区团队一等奖、全国三维数字化设计大赛云南赛区特等奖等奖项。并带领研究生开发了2BQ-15型三七精密播种机、2BW-1型微型薯播种机、1KZ-40型小粒种咖啡挖穴机、2WG-2.0型咖啡喷药机、2BS-3/4蔬菜精密播种机、2ZYZ-2小苗定植机等机型。通过创新大赛和农机装备开发,使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大幅提升,且丰富了工程经验和思路。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四、推荐单位意见
推 荐 意 见 |
“西部边疆农业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我校彰显学科优势,体现研究生教学理念变革的优质教学成果。 该成果解决了农业工程相关领域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较好地完成了服务云南发展“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战略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高层次农业工程人才的培养任务;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促进了区域合作,在西部高校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中起到了引领作用。本成果有机结合了学校在太阳能、生物能源等新能源利用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方面的优势与特色,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学科支持专业,变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院雄厚的科研积累、丰富的科研平台、稳定的社会资源,搭建了校内工科“大实践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群”,强化“四协同”、“四融合”的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由“知识传输”向“能力传输”转变。经过近十年的持续努力和改进,使培养的学生在创新、实践等方面得到长足进步,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经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组评审,同意推荐参加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五、评审意见
评 审 意 见 |
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签字: 年 月 日
|
审 定 意 见 |
签字: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