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22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2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权威期刊SCI上发表了4篇学术论文(其中,中国科学院一区论文1篇,二区论文3篇)。这不仅展现了能环学院本科生扎实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潜力,也是近年来学院在农业工程学科建设、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以及“科研反哺教学”等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果。
玉尖凤同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期刊《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中国科学院一区)上发表了题为Lead and antimony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via tea residue derived hydrochar: Immobilization capacity and industrial practicality的论文。该论文针对采矿废水中铅锑共存污染问题,创新性地利用废弃茶渣制备磁性水热炭,实现了对Pb(II)和Sb(Ⅲ)的高效同步去除,其吸附容量分别达328.2和411.1 mg/g-1,并通过柱实验与实际废水验证了其工程应用潜力,为重金属废水治理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提供了可行路径。能环学院本科生玉尖凤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华斌副教授和向泰副教授为通讯作者。此外,玉尖凤同学在《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中国科学院二区)上发表了题为Co-immobiliz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pollutants via functional magnetic hydrochar derived from potato straw: Mechanisms insight and practicality assessment的论文。该论文针对工业废水中常共存的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与无机重金属汞Hg(II)因性质差异难以协同去除的问题,创新性地利用马铃薯秸秆通过水热法制备了功能性磁性水热炭材料(MHC),实现了对MB和Hg(II)的高效协同固定,为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及有机-无机复合污染治理提供了可行路径与技术支撑。能环学院本科生玉尖凤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华斌副教授和徐锐教授为通讯作者。

图1 茶叶渣转化为功能材料对稀土金属进行回收富集
程慧同学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期刊《Results in Engineering》(中国科学院二区)上发表了题为Efficient removal of cadmium by zero-valent iron-coated hydrochar derived from biogas residues: Surface interac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interpretation的论文。该论文针对沼气残渣资源化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双重需求,创新性地提出以猪粪沼气残渣为碳源制备零价铁改性水热炭材料(Fe@HC),实现了对废水中镉的高效去除。该研究为废弃生物质资源化与重金属污染控制提供了一条可持续、智能化的技术路径。此外,程慧同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期刊《Results in Engineering》(中国科学院二区)上发表了题为Hydrothermal extraction of chlorogenic acid from tobacco waste facilitated by Fe catalyst and optimization of process parameters的论文。该论文针对烟草废弃物中绿原酸传统提取方法效率低、存在有机溶剂二次污染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铁催化辅助水热提取方法(Fe-HTE),并结合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与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对工艺参数进行系统优化,实现了绿原酸的高效、绿色提取。该方法在温和条件下显著提高了提取效率(达20.31 mg/g),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为农业废弃物的高值化资源回收提供了一条清洁、可控且具有潜力的工程化路径。能环学院本科生程慧为论文第一作者,王华斌副教授和徐锐教授为通讯作者。

上述工作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4YFD1700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264025)、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202505AS350003)、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02403AC100029)、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2501AT070031)等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indcrop.2025.121158
https://doi.org/10.1016/j.seppur.2025.134444
https://doi.org/10.1016/j.rineng.2025.106310
https://doi.org/10.1016/j.rineng.2025.107707
作者介绍
程慧,2022级本科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第四届云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第二届云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等荣誉奖项,云南师范大学三好生标兵等荣誉称号。以第一作者(含共同一作)在《Results in Engineering》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拟保研至中南大学。
玉尖凤,2022级本科生。曾获第四届云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昆明市2024年“清洁美丽中国行”生物多样性保护进校园主题宣传活动“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以第一作者(含共同一作)在《Industrial Crop Products》《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
王华斌,副教授,云南师范大学以及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双聘博导,云南省省级人才。长期致力于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物质水热转化与环境效应、环境功能纳米材料研发、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研究。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农业农村部-全球环境基金联合项目子课题以及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等10余项。积极对接社会服务,承担秸秆综合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等横向项目10余项(到账经费超400万元)。荣获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向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省太阳能协会副理事长,云南省省级人才。主要研究复合材料电磁性质研究、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向。近年来主持云南省教育厅、云南师范大学以及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等10余项。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和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徐锐,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农业废物智慧低碳利用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委会理事,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技术及工艺开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与气候变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及省级项目30余项;累计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4部。荣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奖项。
(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王华斌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