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太阳能研究所)
新闻中心

智慧农业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 开创云南产教融合助农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7日 13:38 点击量:[]


10月24日,云南师范大学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农业信息化/智能装备中心”合作共建的智慧农业工程技术应用与创新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是云南省首个聚焦智慧农业领域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将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和3815强省战略实施注入强劲人才动力。

    

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徐锐、研究生院副院长谭志刚、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玉保、副院长张勇,国家农业信息化/智能装备中心赵春江院士、主任陈立平、副主任张钟莉莉及智慧农业领域相关专家共同出席活动。

仪式开始前,云南师范大学徐锐副校长一行张钟莉莉副主任的介绍下参观了国家农业信息化/智能装备中心的技术成果展示区,详细了解农业信息化技术、智能农业装备、精准农业应用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与产业化案例,对中心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技术积淀和行业影响力给予高度评价。 

座谈环节中,双方围绕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制度保障、培养方向、招生就业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基地将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由云南师范大学导师与国家农业信息化/智能装备中心专家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实践研究、项目开发和论文撰写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研究生先在云南师范大学完成课程学习,再进入中心基地开展不少于一年的专业实践,最后返校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国家农业信息化/智能装备中心将为研究生提供免费住宿、综合补贴等保障,全方位保障培养质量。

同时,双方还就农业信息处理及应用、农业无人机应用、智能农业装备研发无人农场技术、农业遥感、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传感等智慧农业核心领域进行技术对接与经验分享,明确将围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需求,聚焦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业物联网应用、绿色农业技术集成等方向设置培养重点,着力培养应用型、交叉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座谈会后,双方代表签署合作协议,共同为联合培养基地揭牌。此次签约揭牌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按照协议,学院将从2026级起开始联合招生,力争能实现高校学科人才优势与科研机构技术平台优势充分整合,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国家农业信息化/智能装备中心总部位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其中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2001年获批组建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专注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专利100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500余项,成果推广至全国34省市及东南亚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9年由科技部批复成立,聚焦农业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的系统化、工程化研发,拥有50余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在北京小汤山建有2500亩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配备大型智能化农机具、GPS基准站等先进设施,是我国精准农业研究的重要平台。

作为云南省首个智慧农业领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该基地的建立不仅填补了云南在智慧农业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领域的空白,更将精准对接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需求。通过培养兼具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推动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云南的转化应用,助力解决高原农业生产中的技术瓶颈,为云南省3815战略中农业强省建设目标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为云南农业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

未来,双方将以基地为纽带,深化科研合作与人才交流,共同攻克区域农业发展关键技术,让智慧农业技术在云岭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供稿)


上一条:学校党委书记张祖武莅临学院检查指导新生接待工作

下一条:能环学院本科生在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研究方向发表4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版权所有 Copyright ©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太阳能研究所) 201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