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参加贵州科学院承办的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发展中国家生态环保数据收集及大数据平台建设研修班”的学员——来自墨西哥、格林纳达、泰国、马来西亚、埃塞俄比亚、古巴、肯尼亚、尼日利亚、南非等9个国家的25名学员莅临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澄江抚仙湖流域保护科技小院”参观学习,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流域保护与农业科技有机结合的体验之旅。

来自9个国家25名学员参观科技小院
学员现场近距离参观了科技小院自主培育的黄瓜、蓝莓、番茄和哈密瓜。

学员们参观温室培育基地
在蓝莓种植区,学员们围绕基质酸碱度调控技术展开热烈探讨,详细记录种植关键参数。“pH值稳定在4.5~5.0之间,是提升花青素含量的核心,这一技术既能保障果实品质,又能减少化肥使用,降低对抚仙湖流域的生态影响”,小院负责人的现场解读,让大家对“生态农业种植与流域保护协同发展”有了深刻认识。

学员们品尝小院培育哈密瓜
展示区工作人员端出手掌大小的特色哈密瓜,切开后蜜汁四溢,“个头虽迷你,糖度却很高”,糖度很高的迷你果实入口脆甜,赢得学员们一致称赞。

学员们参观食用菌展示基地
随后,一行人移步食用菌培育展示基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木香。讲解员逐一介绍松茸、羊肚菌、鸡油菌等高原珍稀品种的生长习性与营养价值,引得学员们频频提问,现场交流气氛热烈。学员们围着菌包拍照提问,就培育菌包的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展开热烈讨论。

学员们参观咖啡研学小院文创基地
行程尾声,学员们走进科技小院文创区,被各类文创产品与活动深深吸引。伴随着科技小院中的咖啡研学小院的咖啡香气,学员们纷纷合影留念。此次考察是“发展中国家生态环保数据收集及大数据平台建设研修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地观摩,学员们不仅深入了解到中国在流域保护中“科技赋能农业、农业反哺生态”的创新模式,更是与科技小院专家近距离交流、答疑解惑。贵州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搭建与云南师范大学的国际合作平台,推动中国生态环保与农业科技经验走向更多发展中国家,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能环学院 供稿)